中國:世界上最早運用軸承原理的國度。中國軸承史了解一下
知道今年世界杯冠軍是法國,不一定知道蹴鞠起源于華夏之地;知道最好的軸承產自瑞典,不一定知道中國最早運用軸承原理。
軸承妹今天大筆一揮,準備干件大事——寫一寫我國軸承的發展史。還請各位小伙伴賞臉一閱
![]()
01
中國軸承簡史
中國是最早發明軸承的國家,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時期中國有了車,并始使用滑動軸承。
周朝時期發明了利用動物油進行軸承潤滑技術,戰國時期在車上應用了金屬軸瓦,并出現了木材與金屬組合而成的滑動軸承。
在漢代古墓的壁畫上可以看到利用軸承原理制造的紡車,那紡車的軸承很簡單,圓圓的木軸就在支架的圓孔中轉動,由于軸與軸承間是滑動摩擦,人搖起來比較費力,還會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。
元朝時期科學家郭守敬發明了回轉支承(轉盤軸承)技術。
清朝時期制造出了具有現代軸承結構的圓柱滾子軸承。
民國時期,中國開始批量生產軸承,并形成瓦房店、上海兩大軸承生產基地。
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軸承行業飛速發展,最終奠定了中國目前軸承行業發展的總體格局,今天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軸承生產和銷售國。
02
陶輪:軸承原理最早使用者
陶輪是一個裝有直立轉軸的圓盤,把和好的陶土或粗坯放在陶輪的中央,使陶輪轉動,同時用手捏陶土或用工具使陶土成形并使坯面光潔。
陶輪就其旋轉速度又分為快輪和慢輪,當然了,快輪是在慢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
▲跨湖橋文化遺址發現的木質陶輪底座
根據最新的考古記錄,8000年前慢輪就已經誕生了,或者說已經進化了一階段了。
2010年3月跨湖橋文化遺址發現木質陶輪底座,證實了中國的陶輪技術先于西亞兩河流域2000多年。
也就是說中國比西亞更早開始利用軸承,或者說是利用軸承的原理。
03
軸承也風雅:詩經中的軸承
《詩經》即公元前1100-600的記載中出現了軸承的潤滑。
滑動軸承的出現,提出了潤滑的需要或者說促進了摩擦學的發展。
現已知道,潤滑普遍用于古車上,但由于潤滑的出現遠不如車的出現那樣赫然易見。所以要確切論述潤滑出現的時間,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,經過翻閱和查找資料,得到關于潤滑最早的記載是見于詩經。
《詩經》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。所以詩歌大底產生于周初到春秋中期之間,即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。
在《詩經 邶風 泉水》篇中, 有“載脂載轄,還車言邁。遄臻于衛,不瑕有害?”轄在古代解釋為“ 車軸端鍵”。
用于古車上,它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銷釘,穿過軸端, 可以將車輪“轄”住,從而使車輪軸向固定,而“脂”當然是潤滑劑,“還 ”即回家,“邁”就是快。
這幾句詩譯成現代漢語,就是:用油脂,將車軸潤滑,在軸端,把銷釘檢查,驅車遠行,送我回家 ??炜斓刳s到家鄉衛??!切莫讓我問心有愧。
04
郭守敬:中國滾動軸承發明者
滾動軸承出現得比較晚,它是我國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發明的。
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元朝政府決定改革歷法,調王恂、郭守敬主持其事。郭守敬認為,要創制一部好的歷法,首先要進行天文觀測,而觀測又離不開儀器,于是他首先主持了制造儀器的工作。
經過他的刻苦鉆研,先后設計、制造了近20種天文儀器,其中的簡儀是對傳統的渾儀進行了革命性改革而成的。
▲簡儀
郭守敬在渾儀兩環之間安裝了四個小圓柱體,構成滾子支承,這種結構與近代”滾柱軸承”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,這可以說是原始的滾動軸承。
現陳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簡儀,系明正統年間按元代原儀仿制。
單就滾柱軸承而言,我國的發明早于西方約200年。
05
近代歷史中的中國軸承
▲民國軸承生產分布圖(此地圖不完整,僅截取所需)
瑞典SKF軸承展覽館里,展有一套中國清代的軸承。這是一套圓柱滾子軸承,軸承外圈、保持架、滾子都和現代的軸承沒有區別。
▲18世紀中國生產的圓柱滾子軸承
從1937到1945年,秦福興五金號、上海金昌鐵工廠、榮泰新機器廠、秦福興機器廠、金興鐵工廠、元興昌機器廠、金城機器廠等十余家作坊開始制造軸承,從而奠定了上海民族軸承生產的基礎。
當時各廠家生產的軸承均有品牌,如金興鐵工廠生產的“地球”牌軸承,元興昌機器廠開始生產的“YSC”牌軸承,榮泰協記五金工廠生產的“象”牌軸承,秦福興機器廠生產的SRF軸承。
當時上海生產的軸承主要是203、204、1204、1205等十幾種型號軸承,銷往江蘇、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天津等地,用于軋花機、煙草機、紡織機天軸、摩電燈等配套。
06
秦福榮:中國軸承大
▲“中國軸承大王”秦福榮
秦福榮,江蘇無錫人。1926年在滿庭坊月桂里49號創辦泰福興五金號(現上海滾動軸承廠),從日本的洋行進貨,推銷進口軸承。
后又開設裕昌五金號。1929年,開設工場間,進行舊軸承修配業務。
1937年,秦福興五金號試制成功第一套國產“1308”雙列調心球軸承,產品品牌為SRF。
八一三戰爭后,他在愚園路258弄1號開辦秦福記機器廠,后又在南市露香園路高墩街51號增設秦福記五金軸領鐵工廠,專門從事軸承的制造和銷售,商標為“雙馬”牌。
民國31年起,以“雙馬”注冊商標,主要型號有310、1301、1508、1509、1510、1511、1612、6204、6205、6206及8類型等。
產品除供應江浙一帶外,還遠銷山東、河南等地,用于碾米、軋花、抽水等農業機械配套。
07
寫在最后
我們在足球上已經失去了“先發優勢”,只盼在軸承領域,我們能持續發力,追趕歐美軸承大國。
中國軸承史很長,包括古代各個朝代軸承的發展,近代及新中國成立后各大軸承基地的建立……
篇幅有限,一篇文章難以承載千年歷史的厚重。
所以......
預知前情、后事如何,且聽下期分解。